甘蔗钻心虫怎么防治?用什么药好?
甘蔗螟虫俗称甘蔗钻心虫,是甘蔗上发生普遍,危害大的害虫。常见的螟虫有二点螟、黄螟、条螟、大螟、白螟以及甘蔗木蠹蛾等。一旦虫害发生,甘蔗减产必成定局。
一、常见的甘蔗螟虫
(1)二点螟
特点:一年发生4~5代,世代重叠。幼虫有转株为害现象,苗期造成枯心;拔节后为害造成螟害节,蛀孔多,孔附近不枯黄,受害蔗茎蛀道直,少横道。喜欢在高坡或旱地环境生活,旱坡地和沙土地的甘蔗受二点螟为害较重;以老熟幼虫在蔗头、秋笋和残茎内越冬。
二点螟一年有两个为害高峰期:一为3月下旬~4月中下旬;二为5月下旬~6月下旬,且以第一个高峰期危害最重。
(2)条螟
特点:一年发生4~5代,世代重叠。初孵的蚁螟有群集性,1~3龄集中危害甘蔗心叶,心叶展开后成花叶为害状,苗期枯心;蔗茎伸长后则侵入蔗茎梢端,造成螟害节或枯梢死尾,蔗茎见多个虫孔,蛀孔周围常呈枯黄色,境内虫道纵横交错,穿跨节间,孔内外留有大量虫粪。虫道内常有1至多条幼虫。
(3)黄螟
一年发生4~5代,世代重叠。3-6月发生量大。黄螟造成的枯心苗虫孔位于地下,多在节及根带附近;甘蔗伸长期,幼虫则从蔗芽、根带、生长带等比较柔软的地方侵入,或沿生长带附近环食,被害节外部有许多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食道,容易造成风折茎。黄螟虫体污黄,喜欢在潮湿的环境生活,低洼潮湿和有灌溉的蔗地受黄螟危害较严重。
(4)白螟
在广西一年发生4~5代;产卵于甘蔗叶片背面,聚产成块,上批橙黄色绒毛。初孵幼虫活跃,每株蔗苗只蛀入一虫,从未展开的心叶蛀入,并向下蛀食生长点。心叶展开后会出现横列蛀孔,扫帚蔗。幼虫在孔口处化蛹。每年4月上旬、6月上旬、7月下旬、9月上旬和10月下旬出现5次为害高峰期。
二、螟虫发生规律
各类螟虫交叉重叠为害,但以下几个时期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较大:
2月下旬~3月中旬,以大螟和黄螟的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,造成秋植蔗和发株早的宿根蔗苗枯心;
4月上旬~4月下旬,以二点螟、条螟的第一代幼虫和黄螟、大螟的第二代为害为主,造成春植蔗的主苗和宿根蔗苗枯心;
5月中旬~6月上旬,以黄螟和二点螟第二代幼虫为害为主,造成分蘖苗枯心和低位虫蛀节;
7月中旬至9月上旬,以条螟的第三、第四代为害为主,为害蔗茎和蛀食生长点,造成死尾和虫蛀节。
三、甘蔗螟虫防治方法
幼虫从孵化到钻入甘蔗植株前大约有5-10天的时间,是防治钻心虫的好时间段。
(1)及时清园:甘蔗钻心虫可以寄生在甘蔗根茎中越冬,应及时带出园外销毁,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带病甘蔗根茎,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甘蔗钻心虫、棉蚜虫灾害。
(2)农业防治:种植甘蔗的田块,尽量避免连茬种植,要采取换茬翻耕或水旱轮作,在管理上要做到平衡施肥。同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。
(3)生物防治:利用性诱剂诱杀,作用机制是在蔗田悬挂性诱剂(仿生化合物),干扰雄蛾辨别雌蛾所在方位,中断信息联系,中止交配,可大大减少虫口密度,是防治甘蔗钻心虫的一项新技术。
(4)化学防治。防治甘蔗钻心虫还可选用有风、六夫丁、钉丝、真只等。喷时药液一定要喷在甘蔗 梢三杈口处,才能收到用药效果。
产品推荐
同类文章排行
- 小麦纹枯病如何防治?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
- 新一轮小菜蛾来袭!了解防治措施要及时!
- 甘蔗钻心虫,你防住了吗?
- 小麦田春季管理技术
- 刚刚回暖,王炸”版强冷空气就又双叒叕来了!作物如何防冻,速看这里
- 小麦条锈病预警:小麦条锈病“来势凶猛”已涉及多省份
- 寒潮橙色预警!跨年“霸王级”寒潮已经“发货
-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利器——六夫丁万亩康 小麦无白穗 金穗粒粒大
- 小麦常见病虫害大汇总!怎么防治?一看就懂!
- 柑橘12月管理技术要点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